目前分類:紫砂壺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门大开,蜂拥而入的各色人等,其中有很多,是冲着紫砂壶来的。这一点,让闭塞了许多年的艺人们始料不及。文人眼里,紫砂壶是怡情雅玩;藏家眼里,紫砂壶是掌上知己;商人眼里,紫砂壶是升值金银;某些官员眼里,紫砂壶是敲门之砖。水涨船高、车水马龙,顾景舟的名字,每天被无数来访者念叨。他的一把壶,在太多人眼里,是尊严的象征,也是可以升值的财富。

于是就带来了问题。对于喜欢紫砂壶的人来说,谁都想得到顾景舟一把壶。而顾景舟只有一个。即便日夜抟壶,也无法满足要求。

更多的时候,「壶」,是顾景舟艺术的结晶,是他人格、审美的一种宣示,是他表达藝術的一种见证。他性情清高、布衣淡饭,不慕财富、不求权贵。谁要想得到他一把壶,「难」。

顾景舟特别钟爱清代邵大亨大师的作品,最为推崇大亨壶“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刻”。他仿大亨的仿古壶就深得神韵。

仿古壺,是光貨器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之一,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創。大亨仿古壺已经是仿古壶中的公认的极品了,而顾景舟揣摩大亨壶时间最长,对邵大亨最为心仪,他下手做大亨仿古壶,需要一种极大的勇气。

仿古壺,最初為仿鼓,壺體仿照鼓型而作,後人仿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演變為仿古,表達對前輩大師的追慕之情。仿古壶制作的最高峰是,顾景舟与邵大亨两位巨匠,他们的作品,是仿古壶的座座丰碑。

顾景舟的仿古壶,古雅朴拙,形制完美、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平衡点恰到好处,磅礴之气一贯而出。

 

  壺器全无俗之匠气,收放自如的线条,每一根都弥漫着诗书的清香。每一处细节的变化,都妙到毫巅,以不同的节奏韵律美感,引起共鸣,令人叹为观止。

 

 

 

 

 

 

 

 

唯有此壶太有骨气,这是顾景舟的一把风骨之壶。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大师的秉性,在日常生活中,宜興的人们开玩笑,或者打赌,已经把顾景舟的壶作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代名词。但是,人们并不知道,遇到顾景舟认为值得的朋友,他会主动赠壶。

那就是在顾景舟的一生中,这是唯一的一把赠送之壶「時在1988年」赠送給當時的宜興市长张伯端先生。文獻紀錄在1988年5月7日,首届中国宜兴陶艺节在丁蜀举办。

江苏宜兴陶器以鼎蜀镇所产最为著名。改革开放以来,宜兴陶器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以日用陶器为大宗,“苏缸”、酒坛、砂锅等陶器,质坚耐用,美观大方,其中紫砂工艺陶的品种有壶、杯、碟、瓶、花盆、雕塑等,质地精密,造型讲究,装饰纯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宜兴陶器传统造型样式有掇球、合菱、竹扁、鹅蛋等多种,目前宜兴已成为江南综合性的主要陶瓷产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宜兴以陶为媒,以艺会友,在举办陶瓷艺术节期间,除组织陶瓷精品博览交易会、宜兴陶瓷艺术研讨会外,还充分发挥宜兴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宜兴旅游观光活动。1988年5月7~9日,宜兴市在丁蜀镇举办首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7日上午,在宜兴陶瓷陈列馆广场举行开幕式。陶艺节期间,举办了陶艺表演、出口产品展览和陶瓷学术交流活动,与宜兴企业签订15项供货合同,成交额637万美元,相当于全年外贸承包额的45.5%。上海电视台专门组织了首届陶艺节“大舞台”文艺晚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陶艺节。

首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于1988年5月7日上午在宜兴陶瓷陈列馆广场举行开幕式,市长张伯端致欢迎词,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致贺词,中顾委委员江渭清和副省长李绶章为陶艺节剪彩,中顾委委员杜平、朱穆之、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省长顾秀莲分别为陶艺节写来贺词,中外来宾791人参加开幕式。7日~9日3天陶艺节期间,举办陶艺表演、出口产品展览和陶瓷学术交流活动。期间外来客商与宜兴企业

正式签订15项供货合同,成交额637万美元。上海电视台专门组织首届陶艺节“大舞台”文艺晚会。

 

5月7日上午在宜兴陶瓷陈列馆广场举行开幕式,由1200人组成的迎宾队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和祖国各地的700多位嘉宾和朋友。林德意副市长主持开幕式,张伯端市长致开幕词,江苏省副省长李授章讲了话并和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一道为陶艺节剪了彩。正在苏南作调查研究的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参加了活动。中顾委委员杜乎、朱穆之、省长顾秀莲写了贺词。

 

应邀参加活动的有中央及省、无锡市的领导同志,著名书画家、艺术家、教授、新闻工作者及日本常滑市代表团、日本陶瓷艺术代表团以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等外国朋友和港澳客商等100余人。gucciwou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

陳銅敏540314 09-12 14:31 

 

https://tw.bid.yahoo.com/item/銘文-浮霜冷月霽雨霄清流芳潤渴止暑消冰「寬-20cm-高-100710994925

 

​​“僧帽”,出家僧人头上带的帽子。《佛教大词典》“帽子”条目记载如下:头巾、禅巾、菩萨巾,冬季僧侣头上所戴布制之物。

 

 

 

然而,除南传佛教僧众因为天气的原因基本上未见着帽外,佛 教各宗派的帽子又有着不同的形制。如在大乘佛教里面有天台、真言、净土和禅宗的区别,有汉传佛教和密宗的区别,以国籍论又有中国佛教与日本佛教帽子的区别。早期佛教对带帽的要求比较规范,《四分律》记载,佛言:“比丘不得裹头,是白衣法,若裹头如法治,时诸比丘头冷痛白佛。佛言:听以毳若劫贝作帽裹头。”这段文字记叙的是早期有家僧人不许带帽子的规定,但是后来因比丘无头发,天气寒冷所以佛祖慈悲允许用毳或劫贝作帽裹头。即便如此,《大比丘三千威仪经》还规定了“着帽之时,不得对佛作礼。”

佛教典籍中,佛祖虽然规定了是否可以佩带帽子,但是却没有为它规定具体形制。因而流传到后世佛教中帽子的形状不单有宗派之分还有国籍之别。中国僧帽壶根据传器型制主要分三种,其一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为时大彬款式,其三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高”僧帽壶。经比较以上三款都叫僧帽壶,同一名称的器形差别却很大。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从上古陶器、青铜器的使用,汉之后由漆器到瓷器,至紫砂的兴起和进步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种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的更加复杂。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风格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变化,比较同一时期的器物是无法找出它们的传承点和变化原因的时候,转移到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而不能仅仅从工艺设计这一点来看问题。

紫砂藝術文化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互相交融而传承至今。很多紫砂器具都从各个方面展现佛教元素和理念,僧帽壶便是其中之一。僧帽壶,顾名思义,它的外型像僧人戴的帽子,可说是与佛门渊源非常深了。

僧帽壶最早出现在元代,开始以瓷器为载体,明代以后才渐渐在被匠人们做成紫砂器。从型制上来说,僧帽壶有李茂林款、时大彬款及高僧帽壶。李茂林款僧帽壶与僧侣们冬天佩戴的帽子最为相象。

壺身口沿處延伸出五瓣蓮花,壺蓋呈正六邊形,邊緣隱現於花瓣之中。

壺鈕則為佛球狀,猶如僧帽之頂,風格優雅悅目、樸拙堅緻;壺頸緊接花瓣,好似帽沿。

鴨嘴形流,耳型手把上有一似飛把的小扳手;壺嘴的設計頗具匠心,與壺把手前後呼應,與壺身渾然一體。

壺底也是正六邊形。「僧帽壺」的造型稜角分明、精雅獨到,整體給人以剛健挺拔、神韻自若之感,因此為世人稱絕。

因而流傳到後世佛教中帽子的形狀不單有宗派之分還有國籍之別。

僧帽壺根據傳器型制主要分三種,其一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為時大彬款式,其三為出現在民國初年紫砂器中的僧帽壺 。

三式是,戴國寶創作的圓僧帽壺,其造型似唐僧頭上戴的僧帽,壺身上大下小,四周六瓣蓮花裝飾,佛家象徵符號。

這件僧帽壺已在古之屋珍藏館有數十年的友誼與鑒藏之誼。

 

寬: 20cm 高: 7,5cm

 

銘文:1. 浮霜冷月霽雨霄清流芳潤渴止暑消冰

 

2. 年代:民國初年

3,印款:戴國寶

 

 

 

 

 

 

 

 

 

 

 

 

 

 

 

 

 

 

 

清末以後民國初期,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商品經濟的繁榮,許多紫砂工藝品門類如雨後春筍湧現出眾多精美的製品。這不僅因為大量社會需求和諸多紫砂手工藝人技術的積澱,還因為諸多文人的參與。這些社會精英具有著良好的審美品位和文化素養,直接參與到書畫、紫砂工藝品的創作當中,使當時的紫砂藝術品呈現出深厚的文人趣味。

 

此件僧帽壺器身略扁,嘴短而直,但直中略顯弧度的妙處便顯出大匠運斤的高度。把環圓潤並富於變化。腹上豐下削,雖是平肩轉折處亦顯出圓潤的過渡,平淡處顯出內在的氣韻。壺口內設堰圈,嵌蓋,口蓋緊密,鈕整體為圓卻頂面略平,肩上平面周圍刻有一圈篆文十六字:「浮霜冷月霽雨霄清流芳潤渴止暑消冰。」可旋環倒讀均成文。壺底落款有戴國寶,蓋內有「國寶」印款。

 

「國寶」即是戴國寶,戴國寶 :字玉屏(1875—1926)晚清的刻瓷大家,別署玉道人,玉屏道人,訪雪,鐵畫軒主人等,鐵畫軒聘范大生、胡耀庭、強義海為制壺技師,聘陳少亭、邵宏俊、饒壽川、談泉明為陶刻技師。長年訂俞國良、吳雲根、汪寶根、陳光明、李寶珍、儲銘、史蓮生等人的壺坯,供貨的還有王寅春、顧炳榮、潘柏壽等人。這些人都是當時的紫砂高手,有一些人後來還出了大名成為一代名家宗師。這位多才多藝的經營家,鐵畫軒主人,因患肺病不治於1926年冬去世,享年51歲!

江蘇宜興人,祖籍江苏句容郭庄乡阳巷村。咸丰年间父辈为避战乱迁居江苏如臬双甸。戴国宝幼年双亲亡故,随嫁李姓的姐姐生活。十多岁时回南京,拜金陵著名民间画师华约三为师,学画做生章。戴国宝虚心好学,起早摸黑,勤奋练字临摹,打下扎实的书画基础。

 

  光绪二十年(1894),戴国宝艺成后离南京到上海创业,初在四马路(今福州路)青莲阁茶馆门前租小屋开店画人像。当时四马路热闹繁华,商铺、茶楼、戏院、书寓林立,客商游人云集,商意甚浓。其时,瓷器除青花、彩绘外白胎瓷刻书画为人所喜爱。戴国宝用镶嵌金刚钻刀 头的铁笔,学改七芗素描笔法.仿新罗山人画谱,署款“玉屏”、“访雪”、“玉道人”,镌刻山水、花卉、三星、仕女于瓷,栩栩 如生,古朴典雅,刚如铁划.媚若银钩,生意日臻兴旺,遂以刻瓷为业。“铁画轩”名自此始。

1902年,戴国宝立业成家。1910年将店移至城隍庙九狮亭畔(铁画轩现址)扩大经营。民国初年,宜兴潜洛紫砂艺人蒋祥元(蒋蓉的祖父)游庙,见戴国宝在白瓷上镌刻的书画,用刀遒劲,章法森严,十分欣赏,相谈甚契,结为至友。蒋劝戴经营紫砂,以铁画技艺镌刻紫砂,必有所成。戴随蒋到宜兴潜洛、上岸、蜀山考察,试刻紫砂茗壶得心应手。

 

  翌年,戴国宝觅得卢家街(今福民街)52号店面,正式开办“铁画轩陶器号”,主要经营宜兴紫砂陶器。货源由蒋祥元负责从宜兴提供。订制的紫砂器均署刻“玉屏生”或“铁画轩”款号,楷书行书皆有。底款大壶钤印大方章或大圆章阳文篆书“铁画轩制”,小壶钤长方小章阳文楷书“铁画轩制”。壶盖壶把有制壶人印款。铁画轩初期以经营紫砂陶器为主业,兼营宁波竹器、扬州漆器、汉口木盘、青田石雕。紫砂器品种繁多,壶为主,次有盆、瓶、鼎、罐、餐具、文具、帽筒、水滴子等等。

 

  戴国宝经常到潜洛窑场,打样生产,操刀铭刻,订制名人名作。至二十年代,铁画轩在福民街已发展成为店面二间、三进身、三层楼和一间一厢二楼二底带有假山水池的货栈一幢,在上海颇具规模的紫砂专营陶器店了。

 

  1923年,戴国宝为创名牌,筹集资金,与蒋祥元、朱培金等人合股在潜洛五庄创办“铁画轩陶器厂”,交二外甥李相荣管理厂务。聘范大生、胡耀庭、强义海、卢元璋等为制壶技师;聘陈少亭、邵宏俊、饶寿川、谈泉明等为陶刻技师。长年订制俞国良、吴云根、汪宝根、陈光明、李宝珍、储铭、史莲生等人的壶坯。供货的还有王寅春、顾炳荣的水平,钱盘根的花盆,潘柏寿的杯碟,蒋二郎的水滴子,毛顺兴、赵乾泰的商品壶等等。顾金声专制彩釉彩绘出口南洋欧美产品。本厂自行生产常销产品和承制打样定货,花色繁多,泥彩缤纷,坯头顶真,刻工讲究。戴国宝悉心经营,尤在陶刻装饰上苦下功夫,形成铁画轩制品独有的特点风格,声誉日盛。

gucciwou

TEL:0931747333陳

聯絡信箱:2118958867@qq.com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图片
該壺現藏於台灣台南市古之屋紫砂陶藝博物馆。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图片
 
图片
 


时大彬所制紫砂壶,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为近些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处于明人墓葬。其余均为传世品,壶式多样,有园壶、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半瓜水盂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机构及藏家之手。

 
 
 
 



开光方壶。共二款。


高僧帽壶。唐云藏,底款“丛桂山馆大彬” 。


莲瓣僧帽壶。底款“万历丁酉年,时大彬

图片
 

时大彬距今约300余年,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可见精贵之至。海内外也有许多私家收藏,因无从查考,莫辨真伪,因此暂不统算在内。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识别。 

图片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宜興紫砂壺起源於明正德年間的金沙寺僧人.[明]制陶名手。佚名。金沙寺在江苏宜兴湖汶山间,湖汉镇的西南角,离鼎蜀镇约十余里。为唐相陆希贤之山房。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较难查号,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约在成化、弘治年间。

 
 

最早记载宜兴紫砂壶的文献资料,是明末江阴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他在“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 与陶缸者处,砖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垮使中空,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是用细缸土制作茶壶的第一人。   供春,是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按周高起的说法,是紫砂壶的正式创始者。吴梅鼎称赞为:“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 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供春大约生于公元1500年前后。他的作品不多,且多以湮没,明代的周高起和清代乾隆年间的吴蹇也自叹薄福。

图片
 

   金沙寺僧,佚名,明弘治-正德年间人,确切年代已难考,是制陶名手,熟谙制陶技艺,常制作圆形壶器,既不留款,也不钤印,仅以指纹为标识。供春制 壶,传说是偷学于金沙寺僧,因此,金沙寺僧被后人尊为紫砂工艺的始祖。金沙寺在宜兴市湖父镇西郊寺山东麓,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 载:金沙寺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他为人闲静有致,曾与陶工相处而习得一手陶艺,当时可能茶叶正改为壶泡,遂筑为胎规而圆之,再刳使中空,并出口、柄、盖的,然后拿去陶穴烧成,为 人使用。据传金沙僧喜用紫砂泥制壶,自然会有相当多的指纹留于壶上,此为鉴赏金沙僧壶的重要根据。但由于其作品并不署款,自无从认定有何传器流之于世。至 于也有人附会四大名壶的「无名壶」即为金沙僧所筑,是否真实,则尚待察考。           金沙寺位于宜兴湖滏九里山。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寺内一僧人(宜兴人,时人称为金沙寺僧)常与周围缸瓮业主及陶工来往,熟谙制 陶技艺,功课之余,制作容量颇大的圆形壶器,既不留款,也不钤印,仅以指纹为标识。附近工匠竞相仿效,一时流传。当时作为吴氏家僮的供春,曾在金沙寺窃仿 僧人制作茗壶之技。金沙寺僧被后人尊为紫砂工艺陶之始祖。       明代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 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姓名与生平不详,明周容《宜兴瓷壶记》认为他是“万历间(1573~1619年) 大朝山寺僧”,是他首先从陶工那里学会制陶技术而发明了紫砂器的。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宜興紫砂茗壺賞析

圖片
堯臣壶賞200cc
圖片
邵玉亭薄胎精緻朱泥壺180cc[69g]
圖片
早期精品朱泥壺300cc單孔出水
圖片
珍藏早期宜興紫砂黑泥「張秋平」茗壺280cc多孔出水
圖片
珍藏民初早期宜興小品老紫砂泥「思亭」茗壺100cc單孔出水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
1960年標準水平朱泥壶190cc「荊溪南孟臣」
圖片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杨彭年继承、发扬了全手工制壶工艺。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什么是“龚时遗法”?那就是手工捏制砂壶的传统工艺。因为“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衔造,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耕砚田笔记》)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龚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这一点,我们从传世的“曼生壶”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验证。徐秀棠大师评论曼生匏瓜壶“制作工艺娴熟、精到,有珠圆玉润之感。”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研究员评点曼生钿合壶:“直腹挺刮……轮廓分明,抚之温润如玉”这些都反映了曼生壶的制作者——杨彭年的工艺精制。
杨彭年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全面合作的典范。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是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结晶。从泥料的选定、壶款的设计到壶铭镌刻曼生及其幕客全面参与,彭年则要能准确领会曼生的设计意图,并具体把它从平面的图样制成壶样,且创新款式达数十种之多,足见彭年有较高的悟性。我们还能想象,彭年在制作中一定会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完善,所以曼生壶的创新造型也有彭年的功劳在内。还要指出的是杨彭年不但和陈曼生合作,还先后与乔重禧、蔡锡恭等文人合作,这些文人大都精通书画、鉴赏,为他们制壶,并得到首肯也说明彭年确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与朱坚合作。朱“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包是其首创”(《墨林今话》),彭年与其合作后,自己也能镶玉包锡壶。在故宫藏紫砂器中,就有一款:宜兴窑杨彭年款镶玉包锡包壶,底钤“杨彭年造”、“彭年制”阳文印章,而未见“朱坚”的印款,或为杨彭年自制乎?
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书画功底是一位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杨彭年在与文人的长期合作交往中,“近朱者赤”,自身的文化修养也相应提高。据说他制壶而外,亦善陶刻,“兼善刻竹刻锡,亦佳。”(《耕砚田笔记》)。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从下面两件作品可证明。一是他曾仿宜兴古代文物国山碑,制一紫砂瓶,并仿碑上古文字在瓶上陶刻(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怎能有此创作灵感?二是在故宫藏紫砂器中有一“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此方盘盘心刻十字形纹与四边线形成河洛图形。盘心分左右两边刻整篇行书铭文云“古者黄帝梦两龙授图,乃斋诣河洛求之,得龙马之图,遂命仓颉造字……余于研朱滴露之暇。有感于斯置河洛之盘,置之座右,以志不忘本之志”,后署“道光甲午邑秋甲子朔书于阳羡友石山房杨彭年制”:从这一方盘及其铭文,我们可以窥见彭年的创作思想,并证明他是一位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
杨彭年在清中期,恢复了时大彬的手工制壶遗法,且与曼生等一大批文人合作,制作了一批造型新颖、题刻壶铭的文人壶,而他又能书善刻,多才多艺,和陈曼生等文人一起对紫砂的中兴、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纽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壺底还塑有靈芝一朵意味長壽。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壶底镌刻滿工。赏鉴精緻壶品,观其是否有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乃文士之品。而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味极高,显然是一件完美的传器。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顾景舟扁虛壶采用原矿紫泥精制而成。色泽明亮,泥质纯正,通体一色。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壶钮为一圆珠,丰润圆满,精气神十足,于壶顶,起提神聚气之功效。压盖,口盖缝平。盖形吐出饱满,呈压扁圆弧形。壶嘴自然上扬,略弯曲,出水流利。壶把上粗下细,一捺式接底。壶体上小下大,略显梨形。至壶腹处整体壶型下沉,尽显雍容富态。大肚体现出大度豪迈之气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范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文人的參與更是使紫砂身價倍增,在這些紫砂壺中,紫砂壺身上的詩詞書畫、文學篆刻,既是裝飾層次的提升,也是文化內涵的深蘊。現推薦幾款[清代加彩紫砂壺],請藏友們賞析:

 
 

清末花卉圖四方形執壺(圖2)。通高18釐米,口徑9.6釐米,底徑11.2釐米。壺用上等紫砂製成,外部除底部外全部加彩。壺呈四方形,造型挺拔俊秀,流有三彎。四邊壺製作較圓形壺困難,圓壺可用轉車旋成,四邊壺要用四片泥片拼成,製作難度大,非高手莫敢為。全壺色彩鮮艷,富麗堂皇,主圖為盛開的牡丹,表示富貴,呈現民間大眾的一種追求。

图片
 

陈光明简介
    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字润贤,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类小品杂项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细巧玲珑,几可乱真,色形优异,美妙绝伦,而所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以一[三办菱形壶]为例,该壶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壶底一陈光明章,[光明]小印。[ 陈光明](1859-1930),字匡庐,名润宝。清末民初制陶艺人。江苏宜兴人。仿制古陶,工艺精细,朴雅浑厚。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果品、文玩、壶器,皆以细巧玲珑,色形俱称,技艺高超,工艺精致。亦以复制历史名作着称,而所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其代表作四方包袱壶、牛盖提梁壶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灵芝文玩由宜兴紫砂工艺厂收藏。

图片
 

乾隆蝶葡圖圓壺」。通高17.4釐米,口徑11.8釐米,底徑12.9釐米。全壺用上等紫砂製成,造型挺拔圓潤,外部除底部外為滿彩。口沿、蓋沿、流、鈕為藍釉。頸部白釉,用紅彩畫竹葉,頸下一圈黃釉,又下一圈白釉,用紅彩畫雲紋。又下一圈綠釉,再下一圈黃釉,用褐彩畫如意紋。腰部主圖為蝶和葡萄圖,鮮艷奪目,適合民間大眾的喜愛。

图片
 

底印:「邵春元制」,清乾隆年间制壶高手,生卒年待考,曾为宫廷制壶。此壶泥料纯正,色泽温润,浑朴端庄,做工精良。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邵春元粉彩山水圆壶”,制作也佳。笔者还曾见过底印为“邵春元制”的泥绘制壶资料。(

图片
 

製壺的「邵春元」,有人說他是康熙、乾隆年間的製壺高手,曾經為宮廷製壺。有人說是嘉慶、道光年間的製壺名手,總的來講,大約活躍在1780~1830年間。
 
  曾經看到過的「邵春元製」篆印款有兩種,都有對與有的可疑,因為數百年前宜興曾經有人仿製過。
 
  這把壺我認為是嘉慶~道光年間製作的,乾隆時期多為宮廷味較濃的粉彩或多彩,嘉慶以後出現段泥繪,道光以後也絕了,所以推估製作在1800~1820年間。
 

图片
 

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間,又興起粉彩裝飾紫砂壺工藝,畫工、製釉多為來自產瓷區的工匠,紋飾與瓷器釉彩相類。在紫砂收藏界享有盛譽的“澹然齋”底款的早期粉彩紫砂作品就極為珍貴,一般是全彩裝飾,並對畫面進行多層分割,蓋、肩、腹、足色階豐富,彩繪工致而繁複,紅蝙蝠、牡丹、萬字紋等裝飾迎合富商、市民需求,艷麗繽紛。另有藍彩、綠釉裝飾也多為滿彩。《陽羨砂壺圖考》評價說:“原色加彩花卉,極為工致。”乾隆制壺高手楊友蘭也善於製作彩釉紫砂壺,飾以粉彩花鳥。乾隆時另有「邵春元、方世英」等多位名家亦製作粉彩紫砂壺。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讚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讚不絕口!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議售價:68000元
图片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紫砂壺中國一種傳統茶壺,相傳源自宋代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好茶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壺吸色吸味的特點,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上等茶壺售價可動軏數百萬元。

文章標籤

gucciw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